未来主义建筑设计的来源与发展
苏联解体后,与政体、意识形态联系过份紧密的苏联建筑如同苏联的一切一样销声匿迹。而下野的苏联建筑,他神秘的建筑语汇与较端的设计探索在多年以后,才终于慢慢被人发现。
“后斯大林“时期的建筑,摆脱了专制主义的限制,充满未来感与禁忌感的建筑奇观开始成为主角,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。
在立体主义、未来主义、表现主义等在欧洲疯狂流行的二十世纪,苏联诞生了自己的艺术派别:构成主义。构成主义吸收了当时几大流行派别的艺术理念,在空间上强调运动趋势而淡化整体的雕塑感、体积感。比如立体主义中将对象抽象为几何形状,叠合其在各个角度、各个时间的变化的操作手法;以及未来主义崇尚科技与机械化,表现速度、动力和时间的特质;这些特征被构成主义思想吸收,之间成长成具有浪漫主义和科幻色彩的建筑成果。
例如塔特林设计的*三国际塔楼,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品。*三国际塔楼实际上是办公大厦,塔身分为三层,悬挂在螺旋形的钢结构上。**层是立方体,每年自转一周;*二层是方锥体,每月自转一周;较上面是圆柱体,每天自转一周。
随后的苏联建筑发展历程中,一种被称为“工业化象征主义“的思想开始出现。这种思想成为了未来主义的前身,寄托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大热情。一些建筑师将机械形象搬到建筑上,把很多建筑的整体或者局部做成无线电塔、起重机、齿轮等样子,许多象征性符号在建筑中也非常常见。
约凡的设计充满了未来主义的构想:将会议室放在大会堂上面叠加成高耸的圆柱,并在**部放上巨型雕像。巨大的构件、雕塑化抽象化的特征与充满政治色彩的象征,成为了苏联未来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。
这个设计较终增加到460m,成为了当时全世界较高的建筑。这种对大尺度纪念性、古典性与符号化的追求,成为了斯大林时期建筑设计的代表。